第114章_风流知青人生
快读小说网 > 风流知青人生 > 第114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4章

  搞得他一唱起来,浑身就充满力量,没力量也听不出雄壮。

  “这些不能演,那要演什么?”这孟同志也是特别不爽。

  杨楚生还是笑,还能给别人做思想工作“算了,那些能演,那些不能演的,不是你我说了算。”

  “你们还是演别的吧,有一首歌,节目单里没有,许书记觉得不能没有人唱,所以就让你们唱吧。”陈燕又说。

  “你说嘛。”王升也问了。

  陈燕一说,杨楚生又在笑,原来是那首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,感觉这些知青们的头脑还是不够红,这首歌怎么会没有人唱呢?

  “就由我们四个合唱?”刘雪贞还问。

  “对呀,这首歌,你们肯定都会唱,唱得整齐就行,要排练也来不及了。”陈燕又说。

  孟跃进也有点无精打采,还在嘀咕“没意思。”

  “喂,同志们,我们很荣幸地,能在没有人唱的情况下,唱出这样的主题。所以我们要好珍惜这样的机会,不要辜负了……”

  杨楚生还说没完,孟跃进就说“行了,你的思想不见得比我好,别口是心非了。”

  “这些东西要怎么办?”刘雪贞看着身边的道具问道。这美女最失意,她跟杨楚生排练了好几次,每一次她都是全身心投入的,投入到两个成了一对小夫妻,还生了一个孩子的剧情里面了,却不想这叫无形中的棒打鸳鸯散。

  热闹了,高音喇叭开始响了。知青们那个高兴啊,这知青农场的知青最爽了,要没这个文艺汇演,他们今天还得照样抡起大捶,抬着石头修水库。

  这种文艺汇演,其实搞的也是一种气氛,红光大队的四个知青,有三个真想打个盹。反正怎么演,都是那些样榜戏。单就《红灯记》中的那一段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》,杨楚生就感觉,他已经听了七次。

  “下面,是红光大队插队知青们的合唱,喝支山歌给党听!”陈燕的报幕一完,“哗哗哗”许书记第一个鼓掌。这歌是他亲自安排加入的,杨楚生他们那两个节目是由周主任删了,改为唱这个的。这样重大的节目,怎么能没有这首歌呢?

  “上!”杨楚生这一声,也吓了孟跃进一跳,真的是豪气冲天,有一股献出山歌小意思,必要的时候,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凌云壮志。

  “扑!”刚刚走进后台,拿起杯子唱一口开水的陈燕,看着杨楚生的神气,差点让她嘴里的开水喷出来。唱这样的歌,却没有激动万分的表情。

  这搞什么?四个知青,应该叫四不象,四个人四种腔调。杨楚生同志开口就是一种比陕北民歌还高的调,只是听起来,有点像一只来自北方的狼。

  刘雪贞的声音从没以往的柔,比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还柔。

  孟跃进却是一付江湖好汉派头,站在最前面,不但挺胸还挺肚子,唱歌身子还带晃,这家伙以为在喝《好汉歌》。

  还有一个是相当激动而且无比的王升,他是激动,无奈嗓门沙哑,听起来,就跟杨楚生养的那些北京填鸭在叫一样。

  杨楚生边唱边听,自己也差点笑出声,但也没办法。

  第103章压力我来顶

  国庆一过,秋收也不远了,别的不管,红光大队的养猪场才一建成,社员们立马将养在家里的猪,往养猪场里面挪。

  杨楚生帮着秋月嫂将猪赶紧猪场,一大群社员都在评判,那家的猪养得漂亮。

  社员们都高兴,不管杨楚生说的,政策会不会变。反正他们的猪赶进养猪场,各自的家里也变得清洁,空气也好。今年的春节,大家能过个清洁年。

  “喂,跟大家说一下,现在如果有干部来了,大家就说,这些都是大队的,你们只是参股。”杨楚生冲着还在说笑的社员们喊。

  “你又说,政策要变了。”山猫蹲在他们家的猪舍边,听了就说。

  说起来吧,已经有人不大相信杨楚生的政策会变这个说法了。都国庆过去了,还没有一丝变的苗头。

  “总之你要说是你自己的也行,但别到时想哭。”杨楚生也说。

  “嗯,水鸡叔在叫你了。”秋月嫂小声说。

  杨楚生回头,看水鸡叔朝着他招手,那就得往他那边走了。

  “嗨!”桂香嫂嘴里喊着,也赶着两头上百斤的猪进来了。前面的猪直往里冲,可能因为紧张吧,这猪直往杨楚生冲上。

  桂香嫂张开小嘴巴就惊呆,搞不好杨同志避不过,得给猪撞倒。

  杨楚生也吓一跳,急忙双脚用力,往上一跃,“唰”地那头白猪从他的脚下冲过去。后面的社员们看了,都在笑。

  这位美村妇还咬着红唇,等杨楚生一落地,才暗自呼了一口气。

  “你们瞧,桂香人漂亮,这猪也漂亮。”芹菜婶大声说,社员们这会更乐。

  “桂香嫂,你这两只可以收购了,然后等着买便宜的。”杨楚生朝着她说。

  “真的呀,那我就卖了。”村香嫂也小声说,她也不懂为什么,好像感觉,他说的总不会有错的意思。

  杨楚生也有打算,公社生猪屠宰场,上了一百市斤的猪就可以收购。现在将能收购的卖了,等着政策一变,其他大队一些养了太多的社员,肯定会将那些属于资本主义尾巴的猪卖掉,猪一多,不就便宜了嘛。

  “喂,桂香,我们在跟你说话呢,哦,我们的话,没有杨同志的重要。”这芹菜婶又来。

  “去!”桂香嫂朝着芹菜婶一瞪眼,她最怕人家说这个,一说她的脸就会红。

  水鸡叔也在笑,朝着走到他身边的杨楚生说。“走吧,领导在视察我们的水稻,郭副书记还要我叫你。”

  郭副书记还专门叫,是不是觉得,他说的政策会变的事,是在胡乱猜测的?杨楚生边走边想。

  “杨楚生,你这养猪场的主意好啊,我估计这一进去,差不多就是一千头猪,这是解决缺少肥料的好办法呀。”水鸡叔边说边掏出香烟,这个小知青,当然值得他掏出香烟。

  杨楚生接过香烟,笑着说“肥料虽然重要,但也没有社员的损失重要,你想想,政策一变,我们大队最少得割掉三分之一生猪,这损失有多大?”

  水鸡叔却在笑,这小知青又在说政策的事了。现在他也不想说这事,怕他没面子。

  两人才走出养猪场,杨楚生就能看见,来的是那位地区革委会的张主任。

  “杨楚生,你好!”这柔软的女声,差点让杨楚生给忘了,就是那位在报纸上,将并不新鲜的多劳多得分配方式,冠为“杨楚生模式”的金记者。

  “金记者,你好!”杨楚生向她伸出手,一握,感觉这记者才应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。这个年代,女人的手不应该这样柔软。

  “杨楚生,来来!”郭副书记挺着急似的,连叫带招手。应该说吧,地区革委主任来了,水笋叔一紧张,说十句话,有八句人家听不懂。这南滨省的人就是耐烦,就是县城的什么厂长书记的,说起普通话,有六成准已经不错了。

  这张主任看见这小知青,那表情特别丰富,怎么说呢?这家伙要不给革命知青脸上抹黑,搞了个逃港分子的名头,这国庆节,可能前往京城的知青中,有他一个。

  “张主任好!”杨楚生同样也伸出右手。

  “嗯嗯,你好!”张主任的表情,没有前次来的那样客气。

  杨楚生看这金记者,也并没有对他来个专访的意思。

  “很好,你们的水稻,比早造还好。”张主任看着结穗了的稻田就说。

  陈书记看着整片稻田,还是有些参差,回头问水鸡叔“这些田不是一个生产队的?”

  水鸡叔在点头,也说“好的这些,是第三生产队的。”

  红光大队的第三生产队,这些人都知道是杨楚生所在的生产队。张主任又朝向这个知青“你们不会又搞什么新的分配模式吧?”

  这话说了,现场笑声还不少。

  杨楚生也说“主要是肥料,我们的农业生产,缺少的是肥料。因为我们搞了两个公共厕所的指标,肥料比其他生产队的足,但还是不大够。”

  张主任看着这个小知青,还别说吧,晚造整个滨海地区的农业生产,就是因为都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,水稻产量一下子提高起来。全地区秋收的丰收局面,已经成为定局,如果这小家伙没有逃港一事,可能还会受到表彰。

  “你们大队,已经走在地区农村的前头,希望你们继续发扬。农业搞好了,也不要忘了发展副业,副业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嘛。”张主任算是很高兴了。

  说到副业,陈书记和郭副书记,还有公社许书记这几个,都不由自主将眼睛转向杨楚生。特别是许书记,这小家伙还拿了他一条丰收和五斤煤油的白纸条,结果就是政策没变。

  “现在我们大队,社员没有养猪了,都是由大队统一饲养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uaidu9.com。快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kuaidu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